上海科技报:博士沙龙成迅猛发展“催化剂”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03-03浏览次数:2231


来源:上海科技报2010年2月24日
标题:博士沙龙成迅猛发展“催化剂”——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科研腾飞背后的故事
记者:吴苡婷

        作为上海本地高校的一个基础院系,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在近些年的发展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该系涌现出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优秀人才,目前拥有“稀土功能材料”上海市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上海市重点学科、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等。其科研工作更是发展迅猛,近五年来,化学系获得863项目(含子项目)5项、973预研及子课题3项,主持国家基金委项目近40项等,总科研经费达到450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化学系还建立了上海市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纳米科普工作站。

  而他们的成功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结果。从2004年起,在引进大量人才的同时,他们开始定期举行有创新特色的博士沙龙活动。在学校的支持下,这一活动成为了促进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迅猛发展的“催化剂”。日前,记者采访了近期举办的一次博士沙龙活动,详细采访了相关人员,揭开了这一“催化剂”的神秘面纱。

一块块砖头可以砌成一座堡垒

  上海师范大学的博士沙龙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举行,当时系里面引进了10多名博士,分别来自化工、材料学、化学等学科方向,彼此不熟悉,互相不认识。怎么才能把这些人才的能力发挥起来,拧成一股绳?系主任杨仕平教授告诉记者,当时系里就决定召集博士们,定期举办一次沙龙,开始是一个月一次,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大总结。博士们在沙龙上一起晒晒自己的科研成果,可以进行交流,也可以结合国家需要,根据上海市产业规划,进行讨论和互相合作。

  记者来到了博士沙龙现场,发现这里的氛围真是不错,一位位博士们都准备好了PPT,轮流上去讲,有讲纳米材料的、有讲催化剂的。每次讲完后,大家都会热烈地进行讨论,并且深入地进行提问。李辉教授说,从复旦大学化学系博士毕业到现在,在这个沙龙中得到了不少收获,也将自己的科研融入到了整个系的发展中去。

  每次博士沙龙结束后,大家还要举行一系列的娱乐活动,增进感情,促进互相了解。

  化学系党总支书记杨海峰教授认为,5年多了,每一次博士沙龙都促进了大家学术能力的提升。作为一个地方院校的院系,我们没有好的基础,也没有足够强的领军人物,只能依靠集体作战,一点一点地积累自己的能力,聚沙成塔。

  细数化学系目前的精兵强将们,你会发现各个身手不凡。35岁的万颖教授已经是博士生导师,在国内功能介孔材料研究上已颇有建树;贾能勤教授的研究领域是纳米生物技术、生物电化学等,已经发表了多篇SCI的文章,而且影响因子很高,2008年被评为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刘国华教授在有机金属催化剂的合成上已经小有名气……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非常团结,每个人都是一块坚实的砖头,正在一点点地累积起一座厚实的学科堡垒。

“羊群”中优胜劣汰形成领军人物

  而博士沙龙中的另外一个作用也不能忽视,那就是在温情脉脉活动下掀起了年轻人之间的竞争浪潮。按照系主任杨仕平教授的话来说,就是要在“羊群”中,优胜劣汰,自然产生出几只“领军羊”。而且要求一年比一年高,先是要在SCI上发文章,接着要求影响因子高,然后希望是国际最核心最顶尖期刊,现在是希望3P一体,即要有Paper(论文)、Potent(专利)、Product(产品)。

  而在紧箍咒的协助下,效果确实不错。在一次次的博士沙龙后,年轻博士们干劲被提起来了,一些年轻博士甚至天天干到晚上10点才回家;一些优秀的有前景的研究热点也逐步显现,有一些年轻博士甚至愿意放弃过去的研究方向和领域加入到这些有前景的研究方向中去。而交叉创新的思维碰撞更是屡屡出现。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和兴教授介绍说,化学系围绕材料和环境研究方向,形成了两支创新团队,都聚集了一批优秀骨干,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伴随着一次次博士沙龙的继续举办,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的腾飞之路还将继续……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